Hello~Wellcome to my blog!~=]

I am a childcare major student at IVE (Sha Tin), Vocational Training Council. My ICT teacher, Dr. Charles Man-wing Tang (http://charlestang.org) teaches how to fully utilize computing in my career.




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

幼教人: 幼教有心人區緬華︰幼師留下的星星之火

幼教有心人區緬華︰幼師留下的星星之火
1981年開始擔任幼師工作,1995年至今任職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課程主任,區緬華曾參與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、課程發展議會和幼兒教育委員會等工作,對幼教發展可謂不遺餘力,除了「幼教有心人」外,實在想不到其他更好的稱呼。

師徒制聽學

區緬華不諱言小時候曾被罵蠢,但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,她到第一間幼稚園當幼師時是19歲,薪金只有$800,幸好遇上啟蒙老師──黃冰斯院長。以前沒有職前或在職訓練,但院長的想法很前衛,提出「一天當幼師,一天也須進修」的要求,「院長不時到中大校外進修課程授課,我們便跟著旁聽,類似師徒制吧。」及後再完成幼兒教育證書課程(CE)和港大行政管理課程。她笑稱以往讀書成績不好,當年幼兒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一科取得優良成績只是僥倖,卻令她在教學方面更有信心。

自言強項在教學,區緬華雖然現在主要擔任行政工作,但她同樣重視「入課室」,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才了解小朋友需要甚麼,而課程主任的工作則是以提升教學效能為主,「行政未必能完全了解前線員工的工作困難,唯有走到前線教學親身體驗,才知如何令課程推行得更暢順,達至教學相長。」

幼教心得
從發現中學習


區緬華不單著重自己要「入課室」體驗,亦贊同小朋友親身體驗學習知識,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說小朋友可透過發現來學習,不一定單靠老師的灌輸,所以我特別著意課室的布置。」例如有一個高班的小朋友把一條「泥膠魚」丟進科學角的魚缸,第二日魚缸水被弄得污濁不堪,魚亦死光了。

區緬華未有立即興師問罪,先了解背後的原因︰原來天真爛漫的小朋友怕魚兒苦悶,才讓「泥膠魚」作伴,卻不明白為甚麼魚兒不喜歡新同伴。於是區緬華藉此和小朋友來個「生命討論」──魚為甚麼不能和「泥膠魚」共處而死呢?兩種魚又有甚麼分別呢?如果改放「塑膠魚」結果又會怎樣?小朋友怎樣看魚的死亡呢?現在說起來區緬華仍因小朋友的天真笑不合攏,當時她巧妙地將一件課室裡的小風波,變成上佳的教學材料,讓小朋友從發現過程學到特定課程以外的知識。

因才施教 教學相長

區緬華就發現學習論體會到幼師應採用不同情景,進行不同的學習,當中離不開對周圍環境要「好敏感」,還要不斷思考在現實環境中的各項元素如何配合教學。區緬華表示對小朋友的學習情況同樣要「好敏感」,小朋友學會了的就不用再教,否則只會原地踏步,但一班學生中背景和程度各有不同,老師又如何協調「個別差異」呢?區緬華以早幾年曾有一個6歲的泰國小孩為例,因不懂中文而未獲小學取錄,只有入讀K2。區緬華將全班同學混合在一起,並鼓勵他帶領其他4、5歲的同學做手工,讓他發揮所長。相同道理,區緬華亦安排說話技巧較佳的小朋友,在討論時候帶著技巧稍遜的小朋友,「由叻o既帶住無咁叻」。

小朋友不會令你失望

小朋友鐘意被人讚、被人欣賞,只要他喜歡你,知道你信他做得到,雖然未必是立刻可以做到,但小朋友會很努力去達成你的期望,不想讓你失望。曾經有個小朋友不喜歡寫字,但很愛做勞作,他摺好紙花後,區緬華再著他寫上想送給誰人,其實是透過手工慢慢訓練他寫字,「所以我經常比喻小朋友是手巾仔,幼師就好似拿起手巾仔般,透過強項來慢慢提升他的弱項。」

幼教三不
不急著判斷


「先判斷對錯」是老師大忌,曾經有個小朋友畫「我的家」,交的只是白紙一張,原來他家被爆竊,所以甚麼也沒有了,區緬華不但接納這幅畫,貼出來的時候並附上文字註釋,「要明白白紙並不是咁簡單,空白亦有它的含意。」要從小朋友的作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,別判定甚麼都不畫就是懶或無心機,否則小朋友會失去努力的動機了,所以千萬不要亂說「蠢」、「你唔得」、「老師知你係曳架」等,千萬不要將他們定型!

不盡信權威

「看書固然好,但很多時作者的實戰經驗可能比你還要少,不要以為書的內容照抄就無問題,因為教學是不可能『照版煮碗』抄人家的一套。」區緬華奉勸大家參考的同時,還要因應學校環境、小朋友背景、老師特質加以選取和剪裁,經自己經驗調適,才能令教學更流暢;亦不妨記下自己的教學經驗,日後再檢討;或者互相觀課交流心得,從而建構出一套教學心得,即使只是實驗的過程也是學習。

不要被假象蒙蔽

「為甚麼自己班的成績那麼差?」可能是不少幼師曾有的問題,區緬華認為老師要清晰自己的目標,反思自己在教學上是否出了問題,同時亦要接納小朋友有不同能力,他們的表現是由不同的因素影響,千萬不要被「學生成績 = 教學表現」蒙蔽自己,否則為免給人比下去,更可能因此偽造成績,捨本逐末。例如小朋友畫畫,如果老師要求小朋友畫得像大人般,那便失去了童真,老師要接納兒童畫,更要讓家長知道小朋友的能力,假若老師「做手腳」,假象始終有一天會破滅,「小朋友不是工廠的製成品,我們要尊重小朋友,他們的能力是不會一式一樣的。」

最難忘︰問題學生成模範生

2004年時有個小朋友行為不好,排隊時常常推人、老師說話時他又說話、不守秩序,更有其他家長投訴他影響其他小朋友,其實他只是不懂和別人相處,很多時候可能他不是想推人,只是想叫人而已,後來小朋友報讀社交課程學習如何與人相處,區緬華在家訪中與父母傾談,發現他漸有進步。聖誕後起碼肯乖乖聽老師說話,到復活節時進步更為明顯,於是區緬華送他一份禮物和卡,後來高班時這個小朋友得到模範生的殊榮,甚至現在唸小一也會回來探望區緬華說「老師我不會令你失望。」

由問題學生到成為模範生,這個例子不但令區緬華難忘,亦明白到「不要一開始讓小朋友看到你失望的表情,或者是『一見到你就頭痛』,先不要讓他有這個負面感覺,只要讓他認清自己的方向,他就會努力。」區緬華認為這是家校合作成果,當發現小朋友的問題時不是雙方推卸責任,而是要商量怎樣和小朋友一起走這段路,當然家校間不能缺乏信任。

幼師始終是人,也有情緒,當面對不聽教的學生難免不快,除了信仰的支持外,區緬華還會為小朋友做紀錄冊,記下小朋友的優點和正面的行為,有空時翻看紀錄冊,提醒自己小朋友也有乖的一面。區緬華坦言最煩的不是小朋友問題,而是接到家長投訴其他小朋友,所以幼師須保持冷靜處理問題,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,不要太過緊張和保持中庸態度,切記凡事先保護小朋友。「小朋友年紀還小,不論他做錯了甚麼,都不是故意的,要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才能解決問題。」最後她強調「罰幾重就愛幾多」,無論今天小朋友犯了甚麼錯,放學前要盡量安撫他,「可以大力擁抱小朋友,讓他知道老師的想法,總之不可以讓他帶著一丁點不開心離開課室。」

終極願望︰免費幼兒教育

「我最渴望見到政府將幼教納入免費教育的資助範疇,認同我們的工作意義。」學前教育是小朋友的起點,將來銜接上去,區緬華深信教授知識也是其次,最重要是讓小朋友建立信心、溝通、表達、自理、解難和思考等能力,幼兒教育更不是「玩玩下」,她期望政府真正重視幼兒教育,現在幼師也講求專業發展,若同工的學識不能與待遇相稱,薪金應與年資掛鉤否則,只會流失更多有經驗的同工,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。

傾談中,區緬華最雀躍的是談到已有學生當上老師,還要是自小已定下志願,難怪她嘴角微微上翹地說︰教育不單是職業,更是薪火相傳的使命。

取自 http://portal2.hkptu.org/modules/wfsection/article.php?articleid=23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