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~Wellcome to my blog!~=]

I am a childcare major student at IVE (Sha Tin), Vocational Training Council. My ICT teacher, Dr. Charles Man-wing Tang (http://charlestang.org) teaches how to fully utilize computing in my career.




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

幼教人: 好老師要「三心兩意」:周慧珍校長

好老師要「三心兩意」——
專訪周慧珍校長

在黃大仙龍蟠苑,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兒園幼稚園座落一角。身為一園之長,周慧珍同時亦是「香港幼兒工作從業員協進會」的會長。又是校長,又身兼多項公職,周慧珍坦言幸好校內有一個好的團體,讓她可以「無後顧之憂」為業界謀福祉:「我有一班好同事,否則我很難出去做公益的工作。」

周慧珍很早入行:「那年我應該17歲,中五畢業,沒什麼要求,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入行了。」周慧珍入行不久,她的上司要移民,問她有沒有興趣,於是她就順理成章地當了行政工作:「以前不是叫『校長』,而是叫『主任』。那時我正讀中六,那年頭已算是高學歷的主任了。」

堅持教院進修

雖然如此,周慧珍修讀了許多課程,除了於理工修讀兩年制的在職進修課程,還於1981年修讀有關特殊教育的幼師培訓,「當時政府有意在1982年時推行『融合教育』,於是我早一年報讀了有關課程。雖然後來我工作的機構沒有派我推行融合教育,但在工作上都幫了我很多。」周慧珍補充,因為之前的訓練,她面對小朋友的敏感度強了,而且在面對家長時亦有幫助。

在進修方面,周慧珍「來者不拒」,與幼兒和家庭有關的課程她都一讀,例如兒童營養、健康教育等,只是她對「教院」卻很認真和堅持:「以前教院並不接受幼兒工作員的入學申請,因為幼兒工作員是由『社署』而不是教統局管轄的。我覺得很不公平,一直爭取,連梁建邦(當時的社會福利署署長)亦不知道!後來政府落實『統一政策』,幼兒工作員都可以入讀教院的在職培訓課程。」結果,周慧珍也就當了第一批於教院進修的在職幼兒中心主任。

教改壓力化動力

現時政府的「統一政策」下,周慧珍和她的一班老師除了要履行幼稚園教學之外,還要照顧「另一老闆」——社署管轄的幼兒園、照顧2至3歲幼兒的服務。另外,還有延展幼兒服務,以及兼收弱能兒童。周慧珍稱,除了要遵守社署監察標準 SQF,也要顧及教統局 QAI 質素保證視學;為了支援家庭的延展服務,學校「朝八晚八」開放;兼收弱能兒童,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。

「我做了這個崗位多年,真的一點也不輕鬆!除了要管理學校事務、安排同事返更、安排物理治療師等到校讓家長和學生接受訓練,有時候我更要留守學校,看看延展服務的安排、做得好不好。」周慧珍認為,學校提供多元化服務,是配合家庭的需要、支援社會的工作。所以政府忽視對他們的支援多年,但仍努力緊守崗位。

「我們學校有兼收弱能兒童,並協助疏導他們的家長,因為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,家長責任和壓力很大。曾經有家長不理解學校的政策,問我為什麼兼收『傻傻地』的學生,我每一次都強調學校不會收『傻傻地』的學生,只是這些學生有某些學習困難,可能是語言障礙、可能是學習遲緩,但他們跟普通學生一樣,都可以一樣很開心的。」

周慧珍強調,學校是一個讓小朋友學習接納有需要的人的地方,讓他們理解社會上的弱勢社群、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。幸好,家長往往很理解,從未試過因此而強烈反對、甚至退學的情況。

本來繁重的學校工作,因為近期教改而更添壓力,不過周慧珍認為壓力可以轉化成動力,帶來新面貌:「其實06年的教改方針跟96年的並沒有什麼不同,只不過帶動課程加添了新元素,例如情緒發展、資訊科技等。」她認為,新的教改顯示了社會的轉變——增強學生的學習要有「歷程」,顧及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。

「教改無可置疑令前線員工如校長、教師有壓力,但可以變成動力。為一個新的領域前進都要花時間!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,要自身不斷努力求新進步。」她舉例,以最新幼稚園的校本課程,老師需要為學生做「歷程檔案」,其實以現時的幼稚園教師水平,未必達到製作歷程檔案的地步,因為教師不是語言治療師、心理學家,不能評定孩子的發展程度,並放諸皆準。例如小朋友在什麼年歲應該達到什麼語言程度、有什麼發展能力等,校長和老師要互相學習和摸索。教師提升質素,事在必行。

好老師要「三心兩意」

老師要「好勤力」,但好老師還須幾個條件,周慧珍吐出四字真言:「三心兩意」——愛心、對自己有信心、照顧小朋友要細心;所謂兩意,就是對工作滿意,以及要留意小朋友的情況。「做老師不可以大意,我經常如此提醒自己。」周慧珍續稱,小朋友並非一個物件,所以做老師的要有愛心和耐性去照顧小朋友:「父母把孩子交托給我們,就要把當作兒女照顧,投放感情下去。」

周慧珍表示,有時候老師會沮喪,因為小朋友未必聽自己話,就算出盡法寶,也未必達到預期目標。她認為老師首要反省自己是否以小朋友的角度出發:「備課是很重要的。老師有想過教學法是否欠缺趣味性?如果課堂沒趣,小朋友就會搗蛋。我們要清楚小朋友的生理需要,例如年紀太小,講的故事不能太長;年紀大一點的,故事不能太簡單、太短。」她認為,唯有了解小朋友的需要,才可以吸引他們專注力,上課秩序就能井井有條。

因為學校兼辦「延展」服務,所以周慧珍需要安排人手留守學校,照顧學生。人手調動安排固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讓留校的小朋友得到妥善的照顧和安排。「我們要安排好學生在這兩個小時內會做些什麼,有質素地照顧小朋友。他們經已因為父母工作而留在學校,看見其他同學跟爸爸媽媽放學而自己卻未能回家,我們更要讓他們開開心心地度過。」

雖然有老師和嬸嬸悉心照顧,周慧珍卻經常寄語家長,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很寶貴:「小朋友升小學之後,要陪伴的時間會變少了;到了中學,孩子更不用家長陪伴,所以父母應該要珍惜與小朋友相處的光陰。其實是否一定要小朋友有很好的物質生活才算是美好童年呢?」父母多一點陪伴,不是更好麼?


取自 http://portal2.hkptu.org/modules/wfsection/article.php?articleid=228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